地坪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地坪开裂、变形,影响其正常使用。以下从设计、施工、使用维护三方面阐述减少地坪不均匀沉降的措施:
设计阶段
详细地质勘查:在项目规划初期,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地质勘查至关重要。通过钻探、原位测试等手段,精确掌握场地的地质条件,包括土层分布、厚度、物理力学性质(如含水量、孔隙比、压缩模量、抗剪强度等)。尤其要留意是否存在软弱土层、暗浜、古河道等不良地质情况,为地坪设计提供准确依据。
合理选择地坪类型: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、荷载特点及地质条件,选择合适的地坪类型。对于荷载较大且对沉降敏感的工业厂房,可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,这类基础整体性好,能有效分散荷载,减少不均匀沉降。而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,若地基条件较好,可选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,并合理设置基础梁,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。
优化基础设计:计算地基承载力时,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荷载组合,包括恒载、活载、风载、地震作用等,确保基础有足够的安全储备。同时,根据地基土的压缩性和上部结构荷载分布,合理确定基础的尺寸和埋深。对于不均匀地基,可采用变厚度基础或设置沉降缝,将地坪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,使各单元能自由沉降,减少相互影响。
施工阶段
严格处理地基:对于软弱地基,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、强夯法、排水固结法、复合地基法等。例如,采用换填法时,将软弱土层挖除,换填砂、碎石、灰土等强度高、压缩性低的材料,并分层夯实,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。强夯法则通过重锤自由落下产生的巨大冲击力,使地基土密实,适用于处理砂土、粉土、素填土等各类地基。排水固结法通过设置竖向排水体(如砂井、塑料排水板)和施加预压荷载,使地基土中的孔隙水排出,土体固结,强度提高。复合地基法如 CFG 桩复合地基,通过在地基中设置增强体,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,提高地基承载力。
保证材料质量:选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是确保地坪质量的基础。水泥应具有稳定的强度和凝结时间,骨料的粒径、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,砂的含泥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。同时,严格控制水灰比,确保混凝土或灰土等材料的配合比准确,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。
规范施工操作:在基础施工过程中,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。混凝土浇筑时,确保振捣密实,避免出现蜂窝、麻面、孔洞等缺陷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基础,应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,防止因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,产生温度裂缝,影响基础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。在回填土施工时,分层回填并压实,每层厚度不宜过大,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,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均匀。
使用维护阶段
避免集中堆载:在使用过程中,合理规划地坪的使用功能,避免在局部区域集中堆放重物。对于工业厂房,应按照设计要求划定设备停放和货物堆放区域,防止因局部荷载过大导致地坪不均匀沉降。例如,大型设备应设置专门的基础或垫板,将荷载均匀传递到地坪上。
加强排水管理:完善地坪周边的排水系统,确保排水畅通。及时清理排水管道和沟渠,防止雨水积聚对地基造成浸泡。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,可设置截水沟、集水井等设施,降低地下水位,减少地基土因含水量过高而软化导致的沉降。
定期监测维护:建立长期的地坪沉降监测机制,定期使用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地坪进行监测。通过监测数据,及时发现地坪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趋势,并分析原因。如发现异常,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,如局部加固、调整荷载分布等,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。
出现不均匀沉降维修阶段
MNC 沉降修复技术是处理地坪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方式。其原理基于物理与化学双重作用,通过向不均匀沉降的地坪地基注入特制复合浆液。在物理方面,浆液在压力驱动下,像水渗入海绵般填充地基土孔隙,挤密松散颗粒,增加土体密实度;化学上,浆液中活性成分与土颗粒发生反应,生成胶结物质,提升土体强度与稳定性。
处理时,先对地坪及地基详细勘查,用仪器测量沉降量与分布,分析地基土特性,明确不均匀沉降原因。依据结果,设计方案,确定注浆孔位置、深度与间距,在沉降大的区域加密,孔深依地基情况定,需穿透软弱层。接着调配适合地基土特性的 MNC 复合浆液。施工时,钻孔后将浆液搅拌均匀注入,监测压力与流量,确保浆液均匀分布,填充孔隙,提升地基承载力,遏制不均匀沉降。处理后,持续监测确保效果稳定。